2005/10/11

關於age與performance


我剛剛在騎車時想通age所代表的意義。對於組織而言,age代表的意義除了OE所說的liability of newness之外,它代表的是learning
從這個角度來看,ageperformance的故事應該是:隨著學習某件事的次數增加(或經驗累積),組織在面對相似的某件事時的應對能力
這就回到了OEEvolutionary theory的觀念:當組織aging,會建立routine,但是inertia也會提高。因此,組織會愈來愈會處理某類事務,但是也會拙於應對某類事務。
當環境變化遽烈時,學習的意義不大;當環境變化和緩時,學習會帶來return

從這個角度來看,經濟學的學習曲線觀念相當接近age。不過,這邊的age的意義更廣:age愈長,代表所經歷多樣事務的可能性愈高。而隨著age的增長,組織可能發展出二種型態:長肉不長腦子長腦子不長肉

長肉不長腦子的組織:組織的規模成長得過快,但是卻沒有相應的學習經驗累積。看起來就像是生長激素亂分泌導致的巨人症。快速的進入非相關領域的多角化可以視為是長肉不長腦子的例子。
長腦子不長肉的組織:有豐富的學習經驗,但受限於本身或是外在的限制,而無法將規模拉大。這類的組織最後的下場大概是成為別的組織的養份。

因此,我認為,組織的規模應該是隨著age而平穩的增長。組織在不同時期所經歷的事件,會形成一個獨特的經驗,廠商在事件發生時會用「組織」的方式處理,之後形成一個常態性的單位。如危機處理小組的成立可能是為了因應公司產品品質被媒體踢爆,但是之後卻形成隸屬總經理下面的一個單位。又例如3M,常因為新技術在實驗室中不小心產生,而特別形成一個新的事業單位去應用此技術。

也就是說,經驗愈豐富的組織,例如歷經石油危機、國內政治動盪、全球化、勞工權益意識抬頭…,會讓組織以各種方式因應,其中包括了規模。

至於平穩的增長是什麼?這可以好好的討論。我們知道在同一個時期成立的組織,在特定的產業背景下,會採取不同的成長策略。有的組織是跑百米,有的組織是跑馬拉松,有的組織是跑環台,平穩的增長就是一種配速策略。沒有說那一種配速策略是最佳的。例如,台灣的IC設計業,用跑百米的方式衝刺完上市櫃取得資金並開發第一款產品很重要,之後,才有機會跑馬拉松。但是,對於代工廠商,擴廠與爭取客戶就必需小心的配速,以免空有產能沒有客戶,或是對客戶過度承諾,卻沒有產能。

下一個階段發生的問題在於:即使組織很平穩的成長,但是也很難避免規模與學習能力分散的問題。不同新事業單位的成立,代表學習經驗是由中央放到各單位之中。一但組織面對的問題是威脅全組織的議題時,如何結合各單位的學習經驗就是一大考驗。因此,理論上才會說大型組織難以進行內部協調尤其是在動盪時期。

所以,總括而言,ageperformancelearning的角度來看會比較有意義。過去的經驗會造成組織對於現在所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,因而導致結果的差異。

0 comments: